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一局艺苑

    四季轮回中的建设者手记:从宁蒗秋色到金秀春潮的双重跨越
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3-26 信息来源:二公司 作者:王璐琼 摄影:王璐琼 字号:[ ] 分享

    站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工地现场,春风裹挟着野生山茶的气息掠过安全帽檐。翻开被工地尘土染成赭石色的笔记本,2024年7月入职以来的时光在纸页间次第展开——从丽江高原的初生牛犊,到来宾瑶乡的渐入佳境,两百多个日夜的经纬穿越,让建设者的身份在季风更替与文化碰撞中淬炼成型。

    七月流火:高原初啼

    初到宁蒗那日,项目部汽车载着我在碎石路上颠簸,手机上的海拔表定格在2650米时,玉龙雪山余脉的轮廓映进眼帘。作为新入职的实习生,我的第一项任务是轮岗实习,从经营到安全再到工程,三个月的时间已悄然逝去,那些在课本里温养的力学公式,正在脚手架的震颤中裂变重组。从实验室的量杯试管到工地的振动棒塔尺,这场蜕变如同C30混凝土的凝结过程——既有强烈的化学反应,亦有静默的强度生长。

    九月惊雷:暴雨中的成人礼

    雨季的突袭总在午后。那天巡检铁塔线路突发暴雨,我们一行人急忙从山顶上紧急撤退下来,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雨声,中途虽有磕碰,但好在安全下山。当车辆往项目营地方向行驶时,我突然感慨,或许真正的成人礼,不是脱下学士袍的瞬间,而是当下忽然看清:车窗玻璃上映出的那张面孔,既带着图书馆的沉静,又闪烁着工地现场的锋芒。

    冬月寒霜:文化震颤

    转场通知来得突然。11月24日清晨,载着仪器的车队穿过黔桂交界处的云雾走廊,这片土地没有宁蒗的苍茫,却多了几分仙气——喀斯特峰丛间飘着药草香气,塔吊的钢丝绳上凝结着瑶医晾晒的绞股蓝。虽已到深冬,但这里依旧留存着温暖的气息,路边农户的田地上,金黄色的砂糖橘盛开着丰收的喜悦。当地的瑶乡司机讲解着广西的气候温度,又时不时用方言逗乐我们。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南方过冬,没有了北方冬日的萧瑟,更多的是寒霜袭来的清冷。

    三月惊蛰:生命的共振

    三月惊蛰,春雷始鸣,万物复苏。站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山腰工地上,耳边是远处隆隆的春雷与近处挖掘机的轰鸣交织成的交响乐。仿佛在提醒我们:生命的力量从未消失,只是在等待一个契机。就像那些在寒冬中蛰伏的昆虫,一旦春雷响起,便会冲破泥土,迎接新生。工地的每一个角落,都能感受到这种力量的苏醒。边坡上的草木在春雨的滋润下迅速生长,根系牢牢握住土壤,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生命的顽强。每一次的数据,每一张的台账信息,都能看到那些微小的变化——不仅是数字的变化,更是生命在悄然生长的痕迹。

    今夜,金秀工地的探照灯照亮山坡上的古瑶寨,光斑在风雨桥上碎成星子。忽然明白,从滇西北到桂中,从盛夏到初春,变的不仅是地理坐标与季节轮转,更是观察世界的维度。那些在彝族火塘边听过的创世史诗,在瑶族长鼓中记录的工程参数,终将在某个混凝土凝结的黎明,熔铸成建设者独有的生命代码。






   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    浏览次数: